日本影视发展「曾经风靡一时的日本影视为何在我国越来越隐形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29更新:2023-03-15 19:30:29

网视导读:最近几年,日本的各种剧集在网络时常引起一时风潮,但在官方渠道中,影响力却越来越弱了。

曾经的日剧,也曾占据过央视与各大卫视的舞台,却又因种种原因离开我们的视线。这两年,日剧重新以新的形式,如翻拍,在我们眼前刷着存在感。最近两个月,更是有三部日本电影被引进。但是就大体而言,日本影视作品在我国影视市场中,还是越来越“隐形”了。

日剧风潮再起,引进变翻拍

《铁臂阿童木》、《排球女将》、《东京爱情故事》、《奥特曼》、《灌篮高手》……动漫、真人电视剧、特摄片,从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几十年,这些引进的内容成了好几代人的童年与青春回忆

而后来,这样的引进愈发稀少。

05年之后,国内的日剧引进数量就变得稀少了很多。《医龙》、《大奥》等剧曾在08年引进,《神探伽利略》11年被引进,几乎就是日剧引进的最后的风潮了。

此后尽管有《朝5晚9》、《深夜食堂》、《Legal High》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日剧在中国引起讨论的热潮,但是也并非由电视引进,其传播途径多为网友自发传播,或国内视频网站引进。

在政策方面,可以理解为由日本将赔款转为投资带来的蜜月期的结束,也有钓鱼岛等事件的影响。

而从资本的角度讲,日剧的集数短、价格贵,在购买时可能会受到日方版权上的各种限制(例如有些剧引进后会限制播放次数),当时的环境中,国内影视产业也不像上个世纪末一样不成熟,已经有了基本框架,对日剧引进的心思也就不像以前那么强大了。

但是,日剧的市场也确实是一个产出成熟而精良的市场,于是怎么办呢?

盯上日剧翻拍的越来越多了。

2017年,《求婚大作战》;《问题餐厅》;《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

2018年,《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均翻拍自《东京女子图鉴》)

啊,好像盘点时漏了《深夜食堂》?可那是什么鬼?小编不承认那是翻拍!

虽然小编忍不住的又黑了一把《深夜食堂》,不过也要同时承认,事实上这些翻拍的成绩都不够理想。原作内容基本都不低于7分,翻拍成中国版本之后,都遭遇了水土不服。

电影引进增多

可成绩仍不理想

我们把目光从小荧幕上移开,转看大荧幕,便可以发现,今年的影视市场对日剧已经放松了许多。

2015年5月28日的《多啦A梦:伴我同行》拿下了5.3亿票房

2016年12月2日上映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中国拿到了5.7亿票房。

或许是这两部片子的刺激,17年与18年年引进的电影数量逐渐增加。

比如最近,除了《小偷家族》基本下档以外,本周又有《镰仓物语》和《念念手纪》同日上映。

《镰仓物语》的导演是指导了《哆啦A梦:伴我同行》和《寄生兽》的山崎贵导演,而论演员阵容,则有堺雅人、堤真一等不仅本土知名,在国内也有相当名声的日剧明星。

这部日本本土17年底上映的片子拿下了30亿日元的票房。

而《念念手纪》是去年在日本上映,并拿下了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第五(34亿日元)的好成绩。

而截止2018年9月19日晚7点,上映6天的《镰仓物语》票房为3402.9万元,念念手纪则为279.3万元。

而《小偷家族》在日本于2018年6月8日公映,截至8月12日,在日本创下43.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7亿元)的票房收入。

今天,《小偷家族》还有部分影院播放,不过从9月18日分账0.7万来看,几乎可以看作下档,截止目前,其票房总收入为9661万。年8月3日内地首映,离破亿只差四百万,但是却已后继无力,不得不让人有些可惜。

尽管如此,《小偷家族》还是挤进了引进内地的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

(图片来自公众号影视独舌统计)

十部电影中,七部是大动漫IP的衍生动画电影,一部是大动漫IP改编的真人电影,一部则是话题度超高的动画电影……《小偷家族》在这个榜单里,可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了。

顺带一提,《念念手纪》事实上也是动画电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翻拍。原名听起来比较可怕,但是事实上是一个很清新的故事。《镰仓物语》则是漫画直接改编的真人电影。

明明在日本吃得消,口碑也很好,引进中国之后怎么有的获得了成功,有的又不行了呢?

时代已经悄然变化

“隐形”的原因多种多样

改变失败、引进也失败?有许多原因,有时代的原因。

事实上,日剧除了大河剧与晨间剧两种特殊的剧集,基本都属于短篇幅剧集,一般情况下十二三集,有的甚至更少,剧集内容较为精简。过短的篇幅注定不为中国制片方所喜,必然要改编内容。

当然,这种改编由于日本的特殊文化,在制作过程中是有相当多的要求的。

由于日方对版权的极度重视,在确认各方面版权归属后,原作的各方人士会要求中国公司提交资质的相关资料以及对它作品的改编理念。有的日本公司甚至会提出“剧本通过权”,即要求先看到剧本或者大纲,通过了才肯签授权合同。

所以尽管中国的各种翻拍为迎合中国国情增添支线,但是注水也没到一个丧心病狂的程度。最膨胀的大概也就三十多集的样子。尽管也增加了不少,不过对比现在各种动辄五十集以上的剧集已经算短了。

在拍摄过程中,有的剧组甚至会迎来日本版权方的“探班”,以探班为名来看看版权方有没有认真制作。

但是,这样能获得中国观众的青睐吗?从不及格的评分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

翻拍一直难在拍出新意,原作的光环永远悬在头顶。

由于背景的不同,有些精华被保留有些又注定被修改。短篇而精简的内容使讨厌超长剧集的人十分喜爱,但是引进后对支线内容的创作又是必须的,使内容又显得拖沓。

其实,相对而言,《深夜食堂》的故事模式是最适合改编成国产剧集的。中国没有日本特色居酒屋文化,但是也有自己的夜宵与小吃文化。

如果国产翻拍不是丧心病狂的广告插入和生搬硬套的剧集故事,仅保留店家的设定与店老板的人设,保留符号,保留温馨的基调,同时与夜宵文化结合起来,改编原作并新增中国本土化的故事,或许才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改编模式。

也因如此,纪录片《人生一串》才会被有些人这样夸赞:“这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同时,日本的许多大热剧集与中国流行的流行已经不大相同。过去的日本是大幅度先进于中国的,他们的流行带动着我们的流行。而今世界虽然都在互联网下串联着,但是中国却并没有绝对追逐另一方的风潮了。

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些差异。与这两年中国才出现的“佛系”文化、“丧文化”不同,日本的年轻人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很久了,并且可以说是更加的严重。

“努力了也不会成功,不努力却一定很舒服”这种理念,在部分偏向生活化的日剧题材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虽然标榜努力精神的晨间剧永远大受欢迎,但是这不妨碍这种负面精神的传播与扩散——尽管在不少剧集中也有治愈这种情绪的一面出现。

而过于丧气的内容显然是不太适合堂而皇之的出现的。这样的内容也只适合于直面高竞争压力的年轻一代。

而改编中舍去这种思想与其中的治愈直接损失了许多精华内容,但是不删除也会将观影人群更一步的限制。背景与电视剧模式的不同让编剧的改编更加痛苦了,却不一定能满足观众的期待点。

而在影片方面,日本本土的流行风范与中国的日本电影排行一样,更加偏向于动漫以及其相关产业了。

(日本2017本土电影统计,来自贴吧:世界电影票房吧)

在2017年的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统计中,前八位的电影都是动画及动画相关真人电影,仅最后两位为真人电影,第十位的《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还是改编自韩国电影《我是杀人犯》。

由于小编也对日本电影的整体情况没有更多的了解,也不好妄下评断,但是日本真人电影的式微也确实是事实。《小偷家族》43亿日元的本土票房,相比较其他真人影片的成功,应当存在着金棕榈的加成等因素。

若让关注着影视行业的小编来强行评价的话,对于目前上映的几部日本电影,除了《小偷家族》的宣发工作不错,另外两部电影的宣传工作并不算很优秀。这其中,或许也含有引进公司对日本这两种电影类型的信心不足等因素吧。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