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音乐之声音乐是把钥匙贯穿整个影片始终的一条明线」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27更新:2023-02-26 14:29:35

《音乐之声》讲述的是由小说《特拉普家庭合唱团》改编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作者正是影片中大女儿的原型,即阿加莎.特拉普女士。至于电影为什么叫做音乐之声呢?是因为音乐是把钥匙,是贯穿整个影片始终的一条明线,对于整部影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功效。而当音乐从不同的人口中,在不同的境况下被颂唱时,它也随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拥抱山林与阳光

22岁的玛利亚是萨尔兹堡修道院的一位见习修女。人们印象中的修女,往往都是庄严肃穆,不苟言笑的。而在影片的开头,这位“特殊的修女”,便徜徉在山林之中,张开怀抱,拥抱翠绿的山林和明媚的阳光,歌颂造物主所赋予的美好。

而彼时镜头一转,视角切到了修道院内,一位中年修女,正黑着脸,向院长汇报着玛利亚的种种情况。这样一个顽皮任性,连诵经都常常迟到的修女,不出意外的话,在修道院内应该是很受讨厌的。但影片在这里又展现了不一样的一面,不少修女虽然批评玛丽亚不守规矩,但同时也在言语中表达了对他的喜爱之情,欣赏着玛利亚对生命的热情。但无论如何,成为见习修女“不太老实”,总是不争的事实。

“How can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aria?”

这个问题,让修道院内的每个修女都感到头疼。当然,根据音乐片的尿性,他们头疼着头疼着,歌也就该唱起来了。在这段音乐中,修女们通过不同的歌词,表达着对玛丽亚不同的看法。先开腔的是那位“黑脸”修女,她罗列了玛丽亚调皮捣蛋时的种种罪状;紧接着,几位修女纷纷补刀,俨然成为了玛利亚的吐槽大会;当然,有黑脸就有红脸,一位红脸修女,毫不掩饰地展现了自己对玛丽亚的喜爱,不过,他对玛利亚的赞美,也多为调笑罢了。

比方说这一句:“She can make me laugh.”这时,修道院的最高管理者.全片中智慧慈爱的化身.玛丽亚的灵魂导师——院长嬷嬷开腔了。他将玛利亚比作天空中的浮云,纯净而洁白,但却始终在天空中漂浮,无法被钉在地上,言下之意自然就是说,玛利亚是无法被禁锢在修道院里的。院长唱罢,其他修女都是纷纷补刀,黑脸修女更是将玛丽亚比为Clown(小丑)。而后又是一阵争论:红脸修女说她是Darling,黑脸修女就说她是Devil;黑脸修女说她是Headache,红脸修女就说她是Angel。

就在修女们的歌声中,玛利亚登场了。她火急火燎的跑回修道院,急匆匆的洗去脸上的汗珠,可一回头,便看到一众修女们,正凝视着自己。

“好嘛,这下完蛋了。”我想玛利亚此时应该是这么想的。玛利亚索性破罐子破摔,也没向大家问好,急匆匆地便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随后,院长嬷嬷召唤玛利亚前去院长办公室谈话。玛利亚忐忑不安的走到了办公室内,亲吻了院长嬷嬷的手,心神不宁的坐在院长面前。她努力地为自己的迟到辩解,但她的解释,不说苍白无力了,简直可以说是越说越离谱。她向院长解释道:“大自然在向我招手,我必须要融入其中。”

这话要是让黑脸修女听到,恐怕当场就会变脸,但好在面前的是院长。院长嬷嬷静静地聆听着玛利亚的表述。她对玛利亚的认知十分清楚:这个孩子虽说调皮顽劣,但为人真诚,内心虔诚,总归是一个良善之人。修道院要做的从来都是渡人,而不是束人。或许修道院里清苦的生活,并不适合富有活力的玛丽亚,她决定让玛丽亚去往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

“To September?”“Seven children?”这是院长交给玛丽亚的任务内容以及任务期限:照顾好7个孩子,一直到今年的9月份,而此时才不过开春。玛利亚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虽说她生来好动,天性活泼,但毕竟面对的是7个孩子,而且要照顾他们长达半年多的时光,对她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他一定会为你再开启一扇窗。”在离开修道院后,玛利亚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毫无疑问,她虽顽劣,但着实是一个虔诚的修女,她对上帝抱有坚定的信仰,然而,当面对朦胧的未来时,这位忠实的信徒,仍感到彷徨和不知所措。好在玛利亚是个富有生命力的人,她怀有对生命的热情,以及对造化的热爱。无论身在何方,只要相信美,就总能拥抱到山林与阳光。

唯爱可使三冬暖

玛利亚要前往的人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一家的男主人是一位已经退役的海军上校,他与前妻育有7个孩子,然而前妻几年前因病去世,而上校也整日里忙于应酬和公务,孩子们遂无人照料。为此,上校曾先后聘请过数位家庭教师,但这些家庭教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长期担任(其实多是受不了孩子们的整蛊)。

上校的庄园高大壮美,装潢华丽。这对于在修道院中苦修多年的玛丽亚来说,可谓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玛丽亚在上校的宅邸中漫步,无意中走进了一间装饰华丽的房间,看似舞厅。玛利亚幻想着自己翩翩起舞,一曲舞罢,向着台下的观众们鞠躬致意,而就在她沉浸其中之时,门被推开了,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只消打量这个人的气派,便可断定,他就是上校。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玛利亚有些吃惊,因为上校看起来,比他想象的要年轻得多,也要英俊得多,上校的神情倒是有些许冷漠,似乎对这位新来的家庭教师并不在意。随后,上校为玛丽亚介绍了自己的7个子女。这里爆发了两人的第一次冲突。上校要求玛丽亚记住他传唤时所吹的口哨声,并要求她重复一遍,却被玛丽亚断然拒绝。她认为,用口哨传唤他人是对别人的侮辱。上校抱怨了一句,正要离开,身后便很快传来了玛利亚吹起的刺耳的口哨声。

“Excuse me, sir. I don't know your signal.”玛利亚略带挑衅地提问道。

“You may call me captain.”玛利亚在孩子们面治住了他们的军人老爸,她也展现出了与之前任何家庭教师所不同的幽默与热情,但还是在最初受到了孩子们的抵触。初次见面以及第一次晚餐,玛利亚先后遭到了孩子们的两次整蛊。这当然是孩子们和上校的问题,但上校却坚定甚至有些固执地认为,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更不可能是他的错,这一定是家庭教师的错。

剧情到这里,虽然只走了1/3不到,但不难看出,上校虽然很爱他的7个孩子,但他与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不然,在狂风呼啸、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们为什么不去找他们的父亲,反而齐聚在这位仅仅来了一天的家庭教师屋中呢?而孩子们为何又要屡屡捉弄他们的家庭教师呢?理由很好笑,但也可见上校和孩子们的隔阂:他们仅仅想借此引起父亲的注意罢了。

至于这隔阂是如何产生的?影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我们很容易便可推断出来,那便是因为上校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的病逝。上校一定是很爱他的妻子的,不然也不会和她一起孕育了七个子女。毫无疑问,妻子的早逝对上校的打击是致命的,即便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上校的脸上仍然时刻挂着阴沉——他的心已经死了一半,是因为对孩子们的爱使得他坚持了下来,但也正因如此,他要和孩子们保持距离,因为每每看到孩子,亡妻的音容笑貌便会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无法直面这巨大的悲痛。

不过上校毕竟是幸运的,他遇见了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玛丽亚。上校因事前往维也纳,玛丽亚获得了和孩子们独处的机会。她没有严格遵照上校的要求,一板一眼地管理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反倒是给孩子们用窗帘制作了简易的游戏服,带着孩子们驰骋在萨尔兹堡内,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就在这个过程中,玛丽亚寓教于乐,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歌唱,如何用音乐表达自我。那首经典的、登上了音乐课本的《Do Re Mi》正是孩子们接触音乐的第一首歌。孩子们潜藏的天赋点好像被激活了一般,他们在山林里歌唱、在大街小巷上歌唱。与此同时,玛丽亚也认真地和孩子们相处,她带着他们玩耍、和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们终于卸下了因为父亲的冷漠而建起的心防,重新变回少年人应有的开朗阳光的模样。

玛丽亚靠什么赢得了这七个曾逼走无数家庭教师的“顽劣小孩”的信赖?答案再简单不过:爱。玛丽亚用她的尊重与关爱,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只是这一切,上校并不知情。上校此时整个心思都在考虑一件事:孩子们能否接受自己的新情人——男爵夫人。

上校(左)男爵夫人(右)麦斯(中)

男爵夫人因丈夫的去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成为了维也纳贵族圈里远近闻名的富婆,而且她也是上校好友麦斯的“好闺蜜”,两人自然而然的结识、恋爱、谈婚论嫁。不过上校刚回来,便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的孩子们竟然在家庭教师的带领下,玩遍了整个萨尔兹堡!

这件事令严肃的上校大感恼火,甚至决定要解雇玛丽亚。可当他听到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响起后,他欣然一笑,上前合唱。雄浑的男声混入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中,也代表着父亲重新融入了孩子们当中。一曲唱罢,孩子们激动地与父亲相拥,就在这一刻,父亲和孩子们之间本不应存在的隔阂,通过音乐的帮助,彻底地消失了。不过音乐在这里不过是“工具”,真正关键的因素,是玛丽亚给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她为孩子们所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地生活,去使劲地热爱生活,理解包容自己的所爱。

上校这才猛地反应过来自己的过错,他立刻跑了出来,追上正准备离开的玛丽亚,支支吾吾地请求她留下。这个热情活泼的女子帮助他化解了他和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为这个家带回了音乐,并且......她的态度也在无形中感染了上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事件之前,上校基本是一张严肃脸,偶有笑容,也多出于尴尬、奚落与应付,但在此后,上校的笑容变多了,他心灵的深冰得到了消解。

上校和她的落跑甜心

是什么力量使少校化解了与孩子们之间的隔阂,是什么破开了深冰,将音乐与温暖重新带回了这个家庭?是爱,是玛丽亚对孩子们的关爱,是玛丽亚对音乐与自然的热爱,以及上校和孩子们之间的爱,使得他们终能打破隔阂。

山海难能阻深情

玛丽亚教会了孩子们的音乐,并带着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和麦斯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我想上校和玛丽亚之间,一定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些什么,只是他们都不曾察觉,电影更是很“偷工减料”地用二人的对视来暗示了两人感情悄无声息的变化。直到那场晚宴上,上校和玛丽亚一曲舞罢,相互对视,这才意识到些什么。

欢迎拿去做情头- -

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上校在宅邸中举办了一次晚宴。晚宴上,上流人士们觥筹交错,交谈甚欢,但只有一个神经敏感的人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上校的家中,悬挂的仍是奥地利国旗。此事我们先按下不提,且说玛丽亚那边。孩子们伴着音乐声,翩翩起舞,但他们整日里处于父亲的严格管理下,又哪里知道怎么跳舞呢?好在玛丽亚是能歌善舞的,玛丽亚带着二儿子翩翩起舞,二儿子不会跳舞,步伐迟缓而笨重,更显得玛丽亚轻盈灵动。

上校看的有趣,不由得跃跃欲试,他支走了儿子,伸手邀请玛丽亚,亲自与她共舞一曲。

两人伴随着音乐翩然起舞,默契非常,舞姿流畅,玛丽亚婀娜多姿,上校沉稳有力,二人的合舞,倒像是一对经验丰富的舞伴跳出来的一般。

当音乐戛然而止,两人定格在原地,凝视着对方。霎时间,一股电光火石猛地击中二人,他们的灵魂似乎在此刻相交融。在柔光滤镜下,玛丽亚眼神迷离,神情恍惚,白皙的脸庞更是多了两团红晕。

“I don’t remerber anymore......”玛丽亚神情慌张地说道。

“Your face is all red.”一向聪敏的三女儿路易斯很快发现了玛丽亚的不对劲。

“Is it?”玛丽亚吓了一跳,一把捂住了自己的脸,而此时男爵夫人也离开了宴会,来到两人面前,盛赞二人配合之默契。三个成年人在孩子们面前面面相觑,男爵夫人和上校都强装镇定,而玛丽亚毕竟只是个年轻的修女,她没有男爵夫人和上校那样深沉的心思,她只得一溜烟跑回屋中,舒缓自己激动的情绪。

“我是个修女,我已经决心侍奉上帝了......”

“更何况,他已经与男爵夫人有了婚约......”

我想玛丽亚还是不至于迟钝到一无所知的,她很清楚自己对上校的感受,也正因为她的清楚,她决定离开这个家庭,让这一切按部就班地回到其本来的轨道上。或许男爵夫人的一番话是促使她离开的引子,但我想这个决心,是她自己已然下定的。

可怜的玛丽亚,她跑回了修道院,仿佛变了个人一般,不复先前的活泼明媚,反倒常常面挂愁容,甚至低声呜咽。修女们不解其中缘由,直到孩子们来访修道院,才促使院长嬷嬷决心向玛丽亚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嬷嬷很快问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原来玛丽亚是因与上校产生了感情而心生畏惧,不愿背叛上帝、破坏他与男爵夫人的婚姻,故选择了离开。

“I can’t face him again.”

“There were times we looked at each other.Oh mother,I could hardly breathe.”玛丽亚激动地解释道。

“You must go back.”院长嬷嬷坚定地说道。对于她这种真正的智者和修女来说,修道院的高墙从来不是为了把问题拒之在外的,而是要每一个人去面对与解决问题,去找到心中的所爱。年长的院长嬷嬷和许多修女们已然将全部身心献于上帝,但玛丽亚毕竟年轻且幸运,她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挚爱,那就不应该躲在墙后,逃避自我的内心。

另一边,孩子们非但没见到玛丽亚,还因为撒谎被上校惩罚,不让他们吃晚饭,苦恼之际,正唱歌消解,而在他们的一片童声中,却突然夹杂了些许高亢而有力的女高音,孩子们顺着歌声的方向看去,那人不是玛丽亚,却又是谁?玛丽亚激动地跑向孩子们,和他们相拥在一起,诉说着离别的几个月里发生的事情。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father is going to be married.”又是聪慧的路易莎说出了当前最紧要的事。

玛丽亚的心有如被一记陨石狠狠地砸中,在她的心中留下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回来,去面对他,而他却已经要成为别人的丈夫。霎时间玛丽亚感到万念俱灰,但家庭教师的责任还是迫使她留在这里,直到下一任家庭教师的到来。

上校的内心何尝不是五味杂陈?

他内心何尝不爱玛丽亚?但玛丽亚的突然离开和男爵夫人越来越强大的“攻势”,迫使他屈服于了他和男爵夫人的婚姻。玛丽亚的归来唤醒了他内心尘封的爱意。

男爵夫人内心同样不是滋味。好不容易劝走了这位对自己“威胁不小”的家庭教师,她却重新回到了这里,再次冲击着她和盖尔(上校的名字)本就不牢靠的情感纽带。

最终,在那个幽静的夜晚,在那寂静的阳台上,上校注视着在庭院中漫步的玛丽亚,胸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与此同时,男爵夫人从他的身后悄然出现,扶住了他的肩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仅仅是男爵夫人在开口,上校始终不发一言,或许是某一个瞬间,上校胸中的江海突然平息,他看向男爵夫人,已然下定了决心。

男爵夫人是敏锐的,她瞬间察觉到上校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她爱他,她终究选择了放手,不再紧紧拽着这个已经不再爱自己的男人。这个故事没有狗血,仅仅有的是感情的合适与不合适。

“And someone out there is a young lady,I think she will never be a nun.”

上校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所属,他缓步走到庭院之中,轻轻地走到玛丽亚的身旁。

“May I?”

“Of course.”

上校自觉地坐在了玛丽亚的身侧,同她诉说着自己的衷肠。

“Well,you can not marry someone when you’re in love with someone else.”

爱如溪流,翻山越岭,终成江海。

两个相爱的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误会与隔阂,他们的灵魂终会跨越山海,在天涯的彼岸相合。

拳拳之心不可屈

上校和玛丽亚的感情圆满了,可本片从开头铺垫至此的一个暗线也开始生效了,那便是——纳粹德国合并奥地利。

在前面的部分中,共有两处体现了上校对纳粹德国的抵触,一是在和麦克斯的谈话中,上校表现出来对纳粹德国的强烈不满,一是在迎接男爵夫人的接风舞会上,上校坚持悬挂奥地利国旗,惹得当地的“二鬼子”颇为不爽。

上校和玛丽亚结婚后,在他们度蜜月的期间,纳粹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越来越紧迫,德军已经驻扎奥地利,纳粹的委任状更是已经下达,要求上校前往纳粹海军部队任职。

形势越来越紧迫,就连对此事向来不闻不问的孩子们,也感到了莫名的紧迫感。此时,上校回来了。

上校一回来,便恼火地撕碎了挂在他家中的纳粹旗帜。上校热爱他的祖国奥地利,即便这个国家已然不在,他又岂能屈心抑志,忍尤攘垢,屈服于强权?上校立刻决定带着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前往瑞士,免受纳粹的迫害。

上校手撕纳粹旗

然而,在上校全家准备离开的夜晚,纳粹突然出现,包围了他一家。麦斯急中生智,立刻改口说上校一家将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就这样,一家人在纳粹的监视下,忐忑地前往音乐节现场。

孩子们已经在麦克斯的安排下排练多时了,他们的演唱流畅而动听,上校和玛丽亚到底也是颇有音乐素养的,很快就融入到了孩子们的歌声中,一家人的合唱美妙而动听。合唱罢,上校突然心血来潮,他走到一旁,拿起吉他,唱起那首脍炙人口,凡奥地利人都会演唱的《雪绒花》。

“Edelweiss,edelweiss,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edelweiss,bless my homeland forerver.”

影片的全部情感,在此刻升华到最高点。上校终于借着这首民歌,向台下的奥地利人,还有屏幕后的观众们诉说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这拳拳之心,直到最后时刻,也没有向纳粹的“威武”所屈服。唱到最后,上校的嗓音一度哽咽,只因他对这片土地,实在爱的深沉。

好在在麦斯的有意拖延以及修道院里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玛丽亚一家人最终还是成功逃出了纳粹的虎爪,来到中立的瑞士。当然,最后登上阿尔卑斯山的画面,是影片中作出的艺术性处理,现实中上校一家来到了美国,并且以特拉普家庭合唱团的形式声名大噪。

现实中的上校和玛丽亚关系并没有电影中那样琴瑟和谐,一家人关系也有些裂痕,不似电影中那样完美。或许这才是现实的模样,但至少在电影的世界里,这一家人留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得能在其中寻找属于心灵深处的美。每每观赏,总能令我动容不已。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