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最有争议的电影「小众口碑难敌大众喜好难怪姜文的电影越来越不受欢迎」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30更新:2023-03-21 02:35:51

姜文从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在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异彩,惊艳了国际影坛后,

他到目前为止导演的所有六部电影,无一不是每句台词都极具深意,包含隐喻,可以让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各类观众去做多重解读,更夹杂了各种别具匠心向影史大师经典作品致敬的桥段,足以让喜欢姜文作品的影迷得以反复回味,更自发为其去做宣传,四处推荐给亲朋好友。

正因如此,姜文也成为了一个明星气质极强、极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人。论其个人气场和“明星范”,更是极少数可以和香港黄金时代巨星相抗衡的内地巨星。其他几位同样蜚声国际的华语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贾樟柯,如果比死忠粉丝的数量,恐怕加起来也不到姜文的零头。

然而,姜文骨子里从来也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文艺中年,如他自己所说,“充满了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和叛逆性”,“对那些人们确信的、笃定的、甚至群体性趋之若鹜的所有东西,都持怀疑态度”,因此,比起拍摄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才是他一向的心之所愿。

2010年那部口碑和票房双双大爆,创造当时华语票房记录的《让子弹飞》(豆瓣8.7分,票房6.6亿),其剧情的完整流畅程度,在姜文的所有作品甚至算得上是一个特例,当年因为《让子弹飞》而对姜文交口称誉的无数影评人,对姜文都有着美好的误会。

其实,如此前的《太阳照常升起》这种让大部分观众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作品,或许才是姜文一心真正想拍给自己的影片。

从1995年到2007年,12年里姜文仅仅拍摄三部电影,全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捧出了威尼斯电影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自己也获得金马奖的四座奖杯。

《阳光灿烂的日子》取得5000万票房,是1995年的内地票房冠军,该片还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在金马奖获得了八项提名六项获奖,让17岁的夏雨获得了威尼斯影帝和金马影帝,也让姜文手捧金马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三座奖杯。《鬼子来了》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大奖,也是华语电影在这座国际艺术电影最高圣殿取得的第二佳绩,仅次于《霸王别姬》获得的金棕榈大奖。《太阳照常升起》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在金马奖、金像奖和亚洲电影大奖获得了九项提名和三次获奖,姜文个人获得五项提名,并拿到金马奖最佳剪辑奖。

之后《让子弹飞》获得6.61亿票房,位列当时华语片影史第二名,获得金马奖九项提名,金像奖十三项提名,姜文个人获得六项提名,拿到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让子弹飞》的巨大胜利,更让姜文的影坛地位和业内口碑就此腾飞万里。也不免让他从此飘飘然,变得愈发自信了。他当真以为从此无论他想拍什么,广大观众都能顺着他的意,就让他这么舒服畅快地“站着挣钱”,可这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

在2014年时,姜文的《一步之遥》,上映之前,挟《让子弹飞》之余威,曾被无数人看好去刷新2012年《泰囧》刚创下的12亿票房记录。影片宣发时更是大放卫星,剑指20亿票房,

因此,同档期的国内大片纷纷让路,以避开其锋芒。该片最终上亿的票房预售,在当时的华语电影市场,也犹如天文数字。

然而,《一步之遥》上映后,却大热倒灶,票房更是一路崩盘跳水,3亿投资成本,最终却只获得5.14亿票房,净亏损1.3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3分,和《让子弹飞》的反响和收益相比,有若天渊之别。影片虽然因为姜文过往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优秀履历,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却同样遭到国际影评人的一致差评,狂打低分。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遭遇了一场完败。

《一步之遥》带有浓厚的欧美老歌舞电影风格,开场不久更有长达数十分钟的冗长舞台剧戏份,更完全没有必要地强行3d化,加上了纯粹为吸引眼球的持续时间许久的性感大腿舞。

同时,姜文在拍摄任性去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各种出人意料而不合逻辑的情节设计,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堕云端,“仿佛看了一场假电影”,便是很多人走出影院大门后的第一直接印象。

如此一部从内核上和架构上,完全可以算是小众文艺片的作品,却非要按商业大片的规模去投资、宣发和争取盈利,然而广大影迷观众又怎么可能单单因为这种恶俗的注水情节,便心甘情愿地为之买单?

经历了2014年《一步之遥》的大热倒灶,口碑和票房双双崩盘,(3亿投资成本,只获得5.1亿票房,净亏损1.3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3分),

姜文蛰伏数年后,终于推出了和“北洋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邪不压正》,比起片中人物“完全不说人话”、剧情有若云山雾罩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在商业上确实已经做了许多妥协,但比起能让让每个不同年龄段和知识层面的影迷观众,都能大呼过瘾,津津乐道的《让子弹飞》,依旧相差甚远。

《邪不压正》这部新作秉承了姜文作品的一贯风格,同样是一部影评家口中“风格很姜文”的作品。

几乎每个认真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能看出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姜文抛弃了文本式线性叙事,而是将符合自己审美的镜头片段,随心所欲地拼凑在一起,完全不在乎剧情和人物性格是否因此变得莫名其妙,也完全不管是否影响到整部影片的整体协调性,

而且强行让剧情随着影片时间去艰难推进,充满了违和和荒诞。足可证明姜文在拍摄还是一如既往的任性,根本不在乎广大影迷观众的实际观感。

人们在《让子弹飞》后观看姜文的作品,原本期望能看到的是巧具匠心的剧情设计,人物角色暗含机锋的唇枪舌战、参演巨星你来我往的不断飚戏,

然而最终见到的却是一个倨傲的完全以自我创作为中心的导演,居高临下地俯瞰观众,信马由缰地拼接镜头,丝毫不注意剧情故事的流畅,自然会大失所望,一如陈凯歌导演自《霸王别姬》之后的每部作品,都饱受从影评人到观众的一致抨击。

或许对那些姜文导演的忠实拥趸来说,姜文执导的任何一部作品,即使是《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也足以令他们爱不释手,每个细节都回味无穷。

但对为数更广的广大影迷观众而言,他们确实看不懂、不理解、不接受姜文的自hi自乐,对《邪不压正》,也如对《一步之遥》一般,严重缺乏同理心和共情感。

如今的华语电影市场,观众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完全是以二、三、四线“小镇青年”为主体撑起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伴随着我国国力飞速发展,切实反应人民大众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才是最受各个年龄段观众喜爱和认可的影片类型。当下的华语票房前五名,《战狼2》(56.3亿)《红海行动》(36.2亿)《唐人街探案2》(34亿)《美人鱼》 (33.9亿)《我不是药神》(31亿),曾经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国热”“古装热”,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曾经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国热”“古装热”,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作为一部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导演姜文的个人风格过于浓郁,对一部投资额巨大,票房回本压力不小的商业作品来说,忽略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体验,便意味着很难取得预期票房,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最终,这种导演自娱自乐地“装逼”“玩梗”的作品,只得到小众文青影评人的追捧,(豆瓣评分7.2分)广大观众却不肯买账,票房和观众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票房5.8亿,猫眼评分7.4分)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姜文最有争议的电影「小众口碑难敌大众喜好难怪姜文的电影越来越不受欢迎」

很多人认为姜文的电影很扯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姜文所导演的影视作品,无一不是每句台词都极具深意,包银粗含隐喻,可以让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各类观众去做多重解读,更夹杂了各种别具匠心向影史大师经典作品致敬的桥段,足以让喜欢姜文作品的影迷得以反复回味,更自发为其去做宣传,四处推荐给亲朋好友。

论其个人气场和“明星范”,姜文是极少数可以和香港黄金时代巨星相抗衡的内地巨星。

姜文骨子里从来也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文艺中年,如他自己所说,“充满了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和叛逆性”,“对那些人们确信的、笃定的、甚至群体性趋之若鹜的所有东西,都持怀疑态度”,因此,比起拍摄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才是他一向的心之所愿。

当年因为《让子弹飞》而对姜文交口称誉的无数影评人,对姜文都有着美好的误会。


其实,此前的《太阳照常升起》这种让大部分观众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作品,或许才是姜文一心真正想拍给自己的影片。


《让子弹飞》的巨大胜利,更让姜文的影坛地位和业内口碑就此腾飞万里,也不免让他从此飘飘然,变得愈发自信了。他当真以为从此无论他想拍什么,广大观众都能顺着他的意,就让他这么舒服畅快地“站着挣钱”,可这世上不会有那么美的事。

《一步之遥》上映后,却大热倒灶,票房更是一路崩盘跳水,3亿投资成本,最终却只获得5.14亿票房,净亏损1.3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3分,和《让子弹飞》的反响和收益相伍枣比,有若天渊之别。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遭遇了一场完败。

姜文在拍摄任性去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各种出人意料而不合逻辑的情节设计,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堕云端,

不过,姜文还是一个不错的导演,曾经拍出过伟大的电影。但是,毕竟不是上帝,我们不需要总是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找到适合的理由,一个再优秀的导腔搏拆演,也难免会拍几部烂片。

相信未来的他还会展现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姜文最有争议的电影「小众口碑难敌大众喜好难怪姜文的电影越来越不受欢迎」

姜文的电影,是行业内一直有不断争议的话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说他牛?

姜文的电影十年前初看时不懂,十年后再次品味依然无法理解。有人曾说姜文的电影就像是语文的某种阅读理解,通篇看下来是一篇爽文,但一看题目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不得不说,姜文不明运握管在演员行列还是导演圈里都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人,爱他的人会为之疯狂,不爱的人则不以为然。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姜文的电影中有许多埋梗的地方需要观众去自我发现自我体会。现在很多的电影或者台词十分的直白,很多观众一看就能明白电影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而姜文的电影却不其然。所以对于姜文的电影来说,懂梗的人看懂了则会觉得电影十分的有质感,而不懂梗的人则看的云里雾里捉摸不透。

2. 姜文电影中具有许多“隐喻”和“致敬”。比如说张麻子与汤师爷关于惊喜的翻译片段则是引用1962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有关中苏建立联合舰队的谈判中的对话。这些台词有趣的点不在于他引经据典而是激庆即使不懂背后的含义,仍然会有惊喜所在。这样的台词可以带来戏剧冲突,同时隐喻和致敬也能使观众更加了解过去的历史。同时,这样的台词不是为了隐喻而隐喻,而是能达到一个雅俗共享的作用,使本身明白的观影人能够对电悄裂影内容入木三分,不懂背后含义的人也能够找到亮点。

3. 姜文的电影充满着少年般的荷尔蒙。姜文虽然已年过半百,但是身上却依旧留有少年般未被雕琢的天性,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被驯化了,从多数人来看少数人,大部人都觉得那一小部分人是不正常的,而世界恰恰是这一小部分人引领改变的,因为他们不甘于束缚,不甘于平庸,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他的电影也是如此。他风格是独树一帜的。电影讲的就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说解读他的电影非常容易过度解读。他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尽管他讲的电影不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姜文说自己拍的电影是一种意境。所以也不要期待他到底讲的什么。

4. 姜文个人极具爱国主义。姜文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人,性格爱憎分明的极其明显,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环境的熏陶下使得他对于政治历史问题十分关注。对于早期电影《鬼子来了》的拍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不怎么主流的电影,他却说道:“这部电影不仅要重现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暴行,更要起着一种警世的责任与担当。”由此可见,姜文对于日本的厌恶之深切,同时也愿意用电影承担起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份责任。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泡泡影视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Baidu   Google   神马   Sogou   360   B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泡泡影视